“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唐朝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让诗韵钟声千载流传,寒山古刹因此名扬天下。
而此时,春寒料峭,寒山寺却是一片萧瑟,火红的枫叶、星点的渔火难以看到。踏着那石阶,人迹稀少,四周色彩单调,山下的枫桥镇上也都是平静如一般的江南小镇,冒襄抬头看了眼不远碧瓦黄墙的寒山寺,心头有些激动,这就是寒山寺,小时候学的那首古诗此时浮上心头,那琅琅读书声让他似乎回到了儿时,那令人惆怅与缅怀的年代。
不知不觉的,冒襄心情复杂的来到寒山寺的门前,敲了敲那斑驳的寺门。
“咿呀”一声,一个小和尚从门缝里探出脑袋来,上下打量了冒襄一下,道:“这位公子,本寺这几天有重要的事情,不开门纳客,请回吧”
冒襄一怔,随后笑道:“我是来找贵寺的无庸大师的”
小和尚脸色有些惊讶,“你是来找主持的请问公子从何而来”
“镇江金山寺”
小和尚似乎想到了什么,连忙道:“请公子稍候,小僧这就去通报”说着,把门重新关上。
冒襄觉得有些奇怪,难怪自己这一路上没见到什么人,原来这寒山寺关了,不过有什么事情让这寒山寺不纳香客如此名寺,关门实在是有些蹊跷。他心里正嘀咕,无意瞥见寺外面的树丛里有人影闪动,仔细看去,却又不见了,心里更加狐疑。
这时,那小和尚重新回来,请冒襄进寺。
进了这寒山寺,冒襄这才发现寒山寺内同样的人迹罕见,四周静悄悄的,他不禁问道:“这位小师傅,贵寺为什么这么清静”
小和尚一脸苦相,摇头叹道:“施主有所不知,前段时间苏州发生民乱,本寺也受到牵连,很多师兄被官府抓去,本寺也被查封,因此才会如此。”
原来是这样,前段时间发生民乱,莫非就是苏州农民抗税的事情竟然闹得这么大与这寒山寺又有什么关系
跟着小和尚,来到方丈室。迎接冒襄的是一个枯瘦的老和尚,请冒襄坐下后,眉宇愁苦,不过仍然平静的问道:“公子来自金山寺”看这老和尚的神情,显然是这寒山寺确实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冒襄询问道:“是的,大师法号可是无庸”
“不错”
见他承认,冒襄便取出那封信交给他,“这是金山寺主持法严大师让在下转送大师的信”
无庸大师神色一动,接了过来,打开,却是个空信封,讶然的看了冒襄一眼,不由低眉沉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