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朱济世的一番道理,郑洪这个粗鄙汉子还是一个劲晃脑袋,表示听不懂的。~哦,应该是装听不懂!大明朝廷里最会装傻充愣的就是他,除了朱皇帝之外最有钱的也是他!大明四大财团之一(最小一个)的延平财团就是他一手创建的。和规模庞大,业务广泛的另外三大财团不一样,延平财团是30年如一日,老老实实的挖矿。现在是大中华区域内最大的矿业集团,去年净利润在2亿华元以上。可以创建这么个大财团,还有元帅军衔和亲王封爵(延平王虽然是两字王,但却是亲王的级别)的人,怎么可能不明白朱济世的意思呢?
看着这只老狐狸的表现,朱济世也只能苦笑着摇摇头。接着说道:“咱们这些年来,其实一直在走宪政的路子,现在的大明宪政和西人许多‘王在法上,法出于王’的国家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朱济世是深知渐进式改革的道理。就是走这条错误的宪政道路,也只能一步步来,想要一步到位,把一个2000年的**国家变成“王在法下,法出于下”的宪政国那是做梦!只会造成君王自己的权威丧尽,反而无法推进各项改革——如果朱济世一开始就搞“法出于下”,那么制定法律的就是士大夫阶级,他们的大道理虽然和王在法下差不多,也是要制约君王,搞王在礼下,但这同样是理想,和法家的理想没有什么区别。真的实行起来,肯定还是利益分配的一套。
但是儒家士大夫到了清末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完全没有活力的阶层了。大多数人思维僵化。只会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八股文章。追求的就是科举高中好去当明之父母。像左宗棠这样有实干之才的不过是极少数。实际上,左宗棠的实学重点不过也是帝王师的那套,搞权力斗争是不错的,也有一定的军事战略方面的见识。如果不做官不造反,也只能在乡下收租子吃软饭(左宗棠是赘婿)。
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其精英阶层是不能以当文官为最高理想的,都是一心想当官的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还有军事国防什么的谁来做?所以朱济世根本不考虑真的和士大夫共天下。在夺取权力之后就大力扶植商人阶级和新式知识分子。而且还利用王在法上的权力,一步步推行宪政。
经过将近30年的努力,终于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包括资产阶级、新式知识分子、贵族、军官当然还有传统的乡绅地主在内的,多元化的上层社会。这个上层是有活力的,也能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大明帝国和这样一个上层社会共天下才是有可能的。同时也在大明帝国建立起了实君立宪制度,就是由君王颁布宪法和法律的立宪。在这个基础之上,再推行王在法下就是水到渠成了。
“不过朕的大明朝和西人那些实行王在法下的王朝是不一样的,大明朝可不是那种因为弱势而被贵族和资产阶级制约住的王朝。”
朱济世顿了一下,又往下说:“我朱明王朝本身就控制着大明最大的财团。而且有人丁兴旺,乃是全世界头一号的强大王朝。朕要行王在法下。就是为了让朱明王朝更长久的保持强大!”
朱济世看着太子朱国雄,“皇儿,你可明白为父的意思?”
“儿臣明白,父皇是要约束君王而大兴皇室。”
朱济世点头,“皇室并非只有朕的子孙,也有你的子孙。只有王在法下,他们才有真正大兴的可能。而一个在方方面面都有强大实力的皇室,才是我大明千秋万代的根本。”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如此甚好。”朱济世道,“皇儿,朕的子女颇众,已经有一百五十二人!他们是你的兄弟姐妹,也是你最可以依靠的助力。朕实行王在法下虽然约束了你的权力,但是却给了他们发挥才能建立各自势力的机会。”
“儿臣明白。”朱国雄恭敬地回答。“儿臣日后一定会多多关照他们的。”
“不需要这样……”朱济世摆摆手,“朕已经给了这些孩子最好的教育,皇室教育基金会承担他们的学费,皇室教育基金下面的大学也会为他们提供一些方便(入学的后门,不过朱皇帝的大部分子女都挺会读书的)。等他们毕业后,不妨让他们先闯荡一番。也不需要给他们什么特权,特别是皇子,给一个侯爵就可以了。”
朱济世的大明朝有点滥封爵位的毛病。贵族数量非常多,不过年金、赐宅和赐田都有限。一个侯爵的确没有太多的利益,也就是中上人家的生活。而侯爵在应天府、上海府和广州府三地的数量也不少,不算特别高贵,还是能出去做事情的。要是给皇子们封了亲王,那他们就很难从中下级的职位起步,以便慢慢积累工作经验了。而不了解中下层的人是很难在高位上干出成绩的。
“不要给朕的儿子们都做官,就是从军从政也要像国光那样从底层开始,就是从商、做医生、当律师、当老师这些,也都要从底层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