嗒嘀文学>修真仙侠>正德大帝 > 第212章 有文官首倡废科举
    不再强令百姓之子入学,或许朕与众卿现在最应该先要做的是让天下百姓无饥饿贫困之患,若人有余粮且不用承担赋税之苦,为人父母者怎么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

    高第小学堂依旧要在南北直隶设立,且于各府设中学堂,不一定只有一所,诏令各府可根据本地所辖学子多寡增添几所中学,中学初级与高级,初级者除国学算术外,需有历史、地理、政治、格物、化学、生物、武艺七科;

    你们现在也应该都明白这些课涵盖着什么学问,高级者可令学生除国学算术外,于其余七科中任选一科学习,高级中学毕业后可参加高等教育考试,由各省主持,同于科举之乡试,考中者可凭志愿报名成为大学之学生,由帝国各大学根据学生成绩于各省招录之,录取数量也由各大学自己决定,具体细则学部再详细拟一拟,拟好后交于朕,朕再细细安排。”

    “陛下,以上之策还是暂于南直隶实行?臣以为当只暂于南直隶推行小学、中学、大学等新学之制,而其余诸省则暂令各地方官设小学便可,以此节约银款,毕竟除南直隶外,其他地区皆依旧会以科举为重,现在设立中学大学只怕也无甚益处。”

    管户部的王琼说道。

    朱厚照点了点头:“准奏!但可以下诏于天下,准予民间乡绅自建书院治学,治学优渥者,朕会给予奖掖!”

    “遵旨!”

    内阁首辅王华等文官皆拱手行礼,对于朱厚照突然明旨准天下民间建书院一事,众臣也都甚为高兴,毕竟对于他们这些进士出身的文人而言,可以建书院就意味着可以名正言顺地开科举培训班赚钱。

    朱厚照也知道如今自己即便鼓励大儒名士开办书院,也只会开办成科举培训班,毕竟科举培训班赚钱且有更多的利润,但朱厚照应该也能有几个不以名利为重的名士大儒开办起一些具有研究社会科学功能的书院出来,那样也可以算是大学了。

    学政廷议结束后没多久,关于组建高等小学堂以利社学毕业之学童升学继续教育的钧旨便正式昭告天下,而与此同时,户部也开始专门拨银且规定那一部分税赋可归为地方自用为教育经费。

    于是,天下地方官无不纷纷建新式学堂,目的或是借机捞钱或是让上面看见自己的政绩,总之无论是哪种初心,各地的高等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

    再加上正德皇帝明旨准予民间私建书院,于是天下儒士莫不称赞之,纷纷建书院,一时间书院数量大增,今有某致仕尚书建山岩书院,明有某致仕侍郎建水泉书屋。

    不过,因为朱厚照不再下诏强制学童入学,因而各地的高等小学堂,依旧是许多家境殷实或富贵的子弟入学,而且因为这些高等小学堂老师都是官员在地方上招的老儒,再加上家族之人也希望自家孩子习儒学走科举,因而这些高等小学堂也都成了科举培训班。

    私人建立的书院则更是如此,每日基本上也都讲解儒家理学经义为主,也基本上都是科举培训班。

    但朱厚照相信尽管短期内因为天下百姓只知参加科举获取功名才是正道而导致学界依旧以学习儒家经义为主,但随着自己在政治上刻意重用新式教育教育出来的人才,定会让这种风向发生改变。

    不过,朱厚照觉得自己现在更重要的还是增加大明的财富值,让百姓们越来越富裕,让百姓们对接受教育的功利心不要那么重,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接受教育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提升自己的素养,更好的了解自己,并发挥自己的价值。

    只有让大明的百姓们主动接受教育并主动思考如何获取物质利益以外的兴趣才能激发华夏民族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